农村金融研究

数字金融专题

  • 中国县域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与动能:指数构成、测度结果与对策思考

    冯兴元;燕翔;孙同全;

    发展县域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已经成为科技银行、其他金融科技平台公司与传统农村金融机构的共同战略选择和关键发力点,但我国农村各地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程度总体上仍然较低,不同区域之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论文利用网商银行在全国1884个县(县级市、旗)的业务数据及其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从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广度、深度与质量三大维度出发,建构了中国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评价体系,测度了2017-2020年这些县域的各级指标得分,较为系统地反映了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测度了县域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动能。研究表明,2017-2020年中国各地区和各省的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总体提升较快,但各地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服务广度和服务深度提升明显,服务质量提升相对不足;数字贷款和数字授信发展最为迅速,数字支付次之,数字理财2020年也呈现快速发展趋势,但数字保险的发展一直相对迟缓。从发展动能来看,近年来中部地区的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势头比较迅猛。总体而言,中国县域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发展空间巨大,应进一步加强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字普惠金融顶层设计和法规政策,提升县级政府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县域数字普惠金融体系,提高县域人口数字普惠金融素养。

    2022年06期 No.507 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9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1372 ]
  • 疫情冲击下数字金融对家庭农场创业绩效影响实证分析

    张龙耀;蔡嘉依;董翌;谢欣然;

    论文基于2021年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农村金融支持乡村振兴”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有序logit模型,实证分析疫情冲击背景下数字金融对家庭农场创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对家庭农场的创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同时在控制了疫情冲击作用之后,数字金融仍然对家庭农场的收入波动具有显著影响,显著降低疫情对家庭农场绩效的冲击。此外,家庭农场主的受教育水平、信息技术等对家庭农场的创业绩效提高和收入波动缓解有显著正向作用。

    2022年06期 No.507 16-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3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00 ]
  • 金融科技时代商业银行数字化经营策略研究

    谭中明;周盼;

    随着新一轮科技浪潮的兴起,新技术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催生了金融科技时代。实现数字化经营转型是金融科技时代下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一方面,金融科技正深刻改变着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方式,对商业银行业务经营模式和管理方式形成巨大挑战。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应积极拥抱金融科技,顺势而为,通过实现数字化转型牢牢掌握竞争主动权。未来,商业银行通过转变数字化思维方式,明确战略定位、重塑组织架构、构建全面数据治理体系、促进线上线下协调发展等措施来推进数字化经营转型。

    2022年06期 No.507 2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2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47 ]

金融论坛

  • 种业保险服务粮食安全战略的制约因素与建议

    冯文丽;梁瑞;

    种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核心产业,日益受到国家重视。种子生产比一般农业生产面临更高风险,急需种业保险提供保障。论文从制种保险和种业其他环节的保险两个维度分别梳理了我国种业保险发展现状,认为种业保险在服务粮食安全战略中存在产品结构难以满足需求、保障作用尚未充分发挥、财政补贴制度仍需优化、投保组织形式有待改进及大灾分散机制亟需健全等制约因素。基于此,论文提出构建适需产品结构、稳步提高保障水平、优化财政补贴机制、探索投保组织方式和健全大灾分散机制的对策建议。

    2022年06期 No.507 3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1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09 ]
  • 民间借贷的家庭供给研究

    聂强;张颖慧;

    研究家庭提供民间信贷的发生率、金额、合约条件与借贷风险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有助于从供给侧视角深化对民间借贷的认识。既有研究缺乏对民间信贷中家庭供给的深入分析,论文基于CHFS2015数据,勾画出民间借贷市场中的家庭供给概况;经过经验分析,得出党员家庭更多向外借出资金、城市家庭部门对农村家庭的资金回流机制、家庭供给的借贷风险不容忽视等结论;最后提出在金融政策制定中应该重视家庭供给的作用、注意防范家庭供给风险等政策建议,以期提高民间金融服务效率、降低运行风险。

    2022年06期 No.507 40-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7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90 ]
  • 基于风险分担视角的农地抵押贷款技术效率及模式差异研究

    彭艳玲;廖泓博;张珩;

    区别于以往从需求方评价农地抵押贷款技术的运行效果,立足风险分担视角,文章探索性地将农地抵押贷款模型划分为“直接抵押”“抵押+保险”“抵押+担保”“抵押+担保+保险”四种,并基于四川省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1620笔农户贷款调查数据,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分别测算出四种不同模式下的农地抵押贷款技术效率,深入探讨了差异化农地抵押贷款模式的优化路径。研究发现,试点阶段的农地抵押贷款规模效应较为明显,但其技术效率较低,且易受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风险补偿基金规模、区域耕地规模、区域农地抵押贷款规模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同模式下的农地抵押贷款技术效率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抵押+担保”技术效率最高,“直接抵押”技术效率最低。据此,从健全风险管理机制、提升经营权价值公信力、改善产权交易生态环境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增加贷款供给。

    2022年06期 No.507 4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9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17 ]
  • 中国影子银行研究:回顾与展望——基于CiteSpace的期刊文献计量分析

    邹宜斌;许诗源;

    分析我国影子银行问题的研究现状与热点前沿,有利于更好地了解其发展趋势,为今后开展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参考。基于此,论文以2009-2021年间CNKI期刊数据库和WOS数据库核心合集为数据源,从作者、研究机构、文献共被引、关键词聚类和突变分析等方面,对中国影子银行主题相关研究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根据计量特征,我们可以将相关研究大致划分为早期(2009-2011年)、中期(2012-2016年)和近期(2017—2021年)三大阶段。近期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剖析影子银行的风险机制、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以及资管新规的政策解读及效果评估等方面。这些研究主题方兴未艾,值得未来深入研究。

    2022年06期 No.507 60-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3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40 ]
  • 下载本期数据